• 新闻资讯
  •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新闻资讯
  • 聚关键人 育未来才 ——我省教育系统引育人才侧记
    发布时间:2019-03-07 来源:浙江教育报  点击数:1764

    日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张雪峰领衔的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团队,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加盟学校一年多来,建省磁性材料研究院、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张雪峰忙得不亦乐乎。杭电近年来把“人才强校”战略作为省重点建设高校发展的第一源动力,用心营造重才爱才的良好环境,去年还被评为“省重才爱才先进单位”。

    我省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为王”理念,聚焦教育现代化,不断拓宽引才渠道、创新聚才模式、完善育才体系、规范用才机制、优化人才服务,人才数量、质量都得到长足发展。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了人才强省战略,还首次提出要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为此,省教育厅党委强化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建设,建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厅领导联系带头服务省属高校所有院士,全省公办高校领导人员确定联系服务对象990名。同时,制定《浙江省高校人才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压实高校“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主体责任。

    为做大人才基本盘,全省教育系统一手抓高端人才的引进,一手抓本土优秀人才的培养。为吸引拔尖人才加盟,西湖大学拿出了满满的诚意,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舒适的办公环境、灵活的考核办法、便利的生活条件等“红利”。在2018年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上,西湖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遍撒“英雄帖”。他说:“杭州以政策的优势打造人才聚集的优势,今日之杭州,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四方俊杰,热切地期盼着能有更多的一流人才选择杭州,开启自己的梦想,创造人生的奇迹。”

    在宁波大学,为院士举行入职仪式是全校大事,主席台最中间的位置,一定要留给院士。赵玉芬院士第一次来宁波时,宁大党委书记薛维海顶着40℃的高温前去拜访。每位院士入职后,都成立一个重大科研平台,由院士亲自担任院长或所长,享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

    只有输血与造血并重,方能打造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根据省委书记车俊“加强本土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去年省教育厅启动了“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加快“青苗—拔尖—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各高校设擂台、深排摸,讲实绩、比潜质,发掘、扶持和培养了一批“四有”教育人才。据统计,去年我省高校自主培养了****2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51人。

    说起已经取得的成绩,温州医科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院长金子兵由衷地感谢母校的培养。当年给他们授课的瞿佳、吕帆等教授都是名家,除指导和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手,还教他们做人做事做学问。2002年,作为优秀青年代表,金子兵受母校派遣赴日留学,进入日本宫崎医科大学攻读博士。

    2011年,金子兵学成归国,回母校任教。此后,他带领科研团队取得诸多成果,包括首次原创性发现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高发致病基因等。凭借多项研究成果,他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等。

    记者了解到,为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让更多本土学生“茁壮成才”,浙江高校围绕八大万亿产业建设,主动调整优化了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31个专业,立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4项。同时,省教育厅部署在高校开展“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质量提升计划和思政理论课质量提升计划。去年,我省还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省。

    改革结出了硕果。统计显示,去年全省教育系统新增高层次人才650余人,其中国家级人才260余人、省级人才390余人,新增博士研究生毕业生2162人、硕士研究生毕业生1.8万余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毕业生28万余人,为“两个高水平”建设进一步夯实了人才之基。(摘自《浙江教育报》)